你好,我是陈航。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与你分享了如何捕获Flutter应用的未处理异常。所谓异常,指的是Dart代码在运行时意外发生的错误事件。对于单一异常来说,我们可以使用try-catch,或是catchError去处理;而如果我们想对异常进行集中的拦截治理,则需要使用Zone,并结合FlutterError进行统一管理。异常一旦被抓取,我们就可以利用第三方数据上报服务(比如Bugly),上报其上下文信息了。

这些线上异常的监控数据,对于开发者尽早发现线上隐患,确定问题根因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进一步评估应用整体的稳定性的话,就需要把异常信息与页面的渲染关联起来。比如,页面渲染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而导致功能不可用?

而对于以“丝般顺滑”著称的Flutter应用而言,页面渲染的性能同样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比如,界面渲染是否出现会掉帧卡顿现象,或者页面加载是否会出现性能问题导致耗时过长?这些问题,虽不至于让应用完全不能使用,但也很容易引起用户对应用质量的质疑,甚至是反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衡量线上Flutter应用整体质量的指标,可以分为以下3类:

其中,页面异常率反应了页面的健康程度,页面帧率反应了视觉效果的顺滑程度,而页面加载时长则反应了整个渲染过程中点对点的延时情况。

这三项数据指标,是度量Flutter应用是否优秀的重要质量指标。通过梳理这些指标的统计口径,建立起Flutter应用的质量监控能力,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线上隐患,还可以确定质量基线,从而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会与你详细讲述这3项指标是如何采集的。

页面异常率

页面异常率指的是,页面渲染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概率。它度量的是页面维度下功能不可用的情况,其统计公式为:页面异常率=异常发生次数/整体页面PV数

在了解了页面异常率的统计口径之后,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个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应该如何统计吧。

我们先来看看异常发生次数的统计方法。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Flutter中,未处理异常需要通过Zone与FlutterError去捕获。所以,如果我们想统计异常发生次数的话,依旧是利用这两个方法,只不过要在异常拦截的方法中,通过一个计数器进行累加,统一记录。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异常发生次数的具体统计方法。我们使用全局变量exceptionCount,在异常捕获的回调方法_reportError中持续地累加捕获到的异常次数:

int exceptionCount = 0; 
Future<Null> _reportError(dynamic error, dynamic stackTrace) async {
  exceptionCount++; //累加异常次数
  FlutterCrashPlugin.postException(error, stackTrace);
}

Future<Null> main() async {
  FlutterError.onError = (FlutterErrorDetails details) async {
    //将异常转发至Zone
    Zone.current.handleUncaughtError(details.exception, details.stack);
  };

  runZoned<Future<Null>>(() async {
    runApp(MyApp());
  }, onError: (error, stackTrace) async {
    //拦截异常
    await _reportError(error, stackTrace);
  });
}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整体页面PV数如何统计吧。整体页面PV数,其实就是页面的打开次数。通过第21篇文章“路由与导航,Flutter是这样实现页面切换的”,我们已经知道了Flutter页面的切换需要经过Navigator来实现,所以页面切换状态也需要通过Navigator才能感知到。

与注册页面路由类似的,在MaterialApp中,我们可以通过NavigatorObservers属性,去监听页面的打开与关闭。下面的例子演示了NavigatorObserver的具体用法。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继承自NavigatorObserver的观察者,并在其didPush方法中,去统计页面的打开行为:

int totalPV = 0;
//导航监听器
class MyObserver extends NavigatorObserver{
  @override
  void didPush(Route route, Route previousRoute) {
    super.didPush(route, previousRoute);
    totalPV++;//累加PV
  }
}

class MyApp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MaterialApp(
    //设置路由监听
       navigatorObservers: [
         MyObserver(),
       ],
       home: HomePage(),
    ); 
  }   
}

现在,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异常发生次数和整体页面PV数这两个参数,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页面异常率了:

double pageException() {
  if(totalPV == 0) return 0;
  return exceptionCount/totalPV;
}

可以看到,页面异常率的计算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页面帧率

页面帧率,即FPS,是图像领域中的定义,指的是画面每秒传输帧数。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质,当所见到的画面传输帧数高于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性的视觉效果。因此,对于动态页面而言,每秒钟展示的帧数越多,画面就越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FPS的计算口径为单位时间内渲染的帧总数。在移动设备中,FPS的推荐数值通常是60Hz,即每秒刷新页面60次。

为什么是60Hz,而不是更高或更低的值呢?这是因为显示过程,是由VSync信号周期性驱动的,而VSync信号的周期就是每秒60次,这也是FPS的上限。

CPU与GPU在接收到VSync信号后,就会计算图形图像,准备渲染内容,并将其提交到帧缓冲区,等待下一次VSync信号到来时显示到屏幕上。如果在一个VSync时间内,CPU或者GPU没有完成内容提交,这一帧就会被丢弃,等待下一次机会再显示,而这时页面会保留之前的内容不变,造成界面卡顿。因此,FPS低于60Hz时就会出现掉帧现象,而如果低于45Hz则会有比较严重的卡顿现象。

为方便开发者统计FPS,Flutter在全局window对象上提供了帧回调机制。我们可以在window对象上注册onReportTimings方法,将最近绘制帧耗费的时间(即FrameTiming),以回调的形式告诉我们。有了每一帧的绘制时间后,我们就可以计算FPS了。

需要注意的是,onReportTimings方法只有在有帧被绘制时才有数据回调,如果用户没有和App发生交互,界面状态没有变化时,是不会产生新的帧的。考虑到单个帧的绘制时间差异较大,逐帧计算可能会产生数据跳跃,所以为了让FPS的计算更加平滑,我们需要保留最近25个FrameTiming用于求和计算。

而另一方面,对于FPS的计算,我们并不能孤立地只考虑帧绘制时间,而应该结合VSync信号的周期,即1/60秒(即16.67毫秒)来综合评估。

由于帧的渲染是依靠VSync信号驱动的,如果帧绘制的时间没有超过16.67毫秒,我们也需要把它当成16.67毫秒来算,因为绘制完成的帧必须要等到下一次VSync信号来了之后才能渲染。而如果帧绘制时间超过了16.67毫秒,则会占用后续的VSync信号周期,从而打乱后续的绘制次序,产生卡顿现象。这里有两种情况:

所以我们的FPS计算公式最终确定为:FPS=60*实际渲染的帧数/本来应该在这个时间内渲染完成的帧数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通过onReportTimings回调函数实现FPS的计算。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容量为25的列表,用于存储最近的帧绘制耗时FrameTiming。在FPS的计算函数中,我们将列表中每帧绘制时间与VSync周期frameInterval进行比较,得出本来应该绘制的帧数,最后两者相除就得到了FPS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Android Studio提供的Flutter插件里展示的FPS信息,其实也来自于onReportTimings回调,所以我们在注册回调时需要保留原始回调引用,否则插件就读不到FPS信息了。

import 'dart:ui';

var orginalCallback;

void main() {
  runApp(MyApp());
  //设置帧回调函数并保存原始帧回调函数
  orginalCallback = window.onReportTimings;
  window.onReportTimings = onReportTimings;
}

//仅缓存最近25帧绘制耗时
const maxframes = 25;
final lastFrames = List<FrameTiming>();
//基准VSync信号周期
const frameInterval = const Duration(microseconds: Duration.microsecondsPerSecond ~/ 60);

void onReportTimings(List<FrameTiming> timings) {
  lastFrames.addAll(timings);
  //仅保留25帧
  if(lastFrames.length > maxframes) {
    lastFrames.removeRange(0, lastFrames.length - maxframes);
  }
  //如果有原始帧回调函数,则执行
  if (orginalCallback != null) {
    orginalCallback(timings);
  }
}

double get fps {
  int sum = 0;
  for (FrameTiming timing in lastFrames) {
    //计算渲染耗时
    int duration = timing.timestampInMicroseconds(FramePhase.rasterFinish) - timing.timestampInMicroseconds(FramePhase.buildStart);
    //判断耗时是否在Vsync信号周期内
    if(duration < frameInterval.inMicroseconds) {
      sum += 1;
    } else {
      //有丢帧,向上取整
      int count = (duration/frameInterval.inMicroseconds).ceil();
      sum += count;
    }
  }
  return lastFrames.length/sum * 60;
}

运行这段代码,可以看到,我们统计的FPS指标和Flutter插件展示的FPS走势是一致的。

图1 FPS指标走势

页面加载时长

页面加载时长,指的是页面从创建到可见的时间。它反应的是代码中创建页面视图是否存在过度绘制,或者绘制不合理导致创建视图时间过长的情况。

从定义可以看出,页面加载时长的统计口径为页面可见的时间-页面创建的时间。获取页面创建的时间比较容易,我们只需要在页面的初始化函数里记录时间即可。那么,页面可见的时间应该如何统计呢?

在第11篇文章“提到生命周期,我们是在说什么?”中,我在介绍Widget的生命周期时,曾向你介绍过Flutter的帧回调机制。WidgetsBinding提供了单次Frame回调addPostFrameCallback方法,它会在当前Frame绘制完成之后进行回调,并且只会回调一次。一旦监听到Frame绘制完成回调后,我们就可以确认页面已经被渲染出来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方法去获取页面可见的时间。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通过帧回调机制获取页面加载时长。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在页面MyPage的初始化方法中记录了页面的创建时间startTime,然后在页面状态的初始化方法中,通过addPostFrameCallback注册了单次帧绘制回调,并在回调函数中记录了页面的渲染完成时间endTime。将这两个时间做减法,我们就得到了MyPage的页面加载时长:

class MyHomePage extends StatefulWidget {
  int startTime;
  int endTime;
  MyHomePage({Key key}) : super(key: key) {
    //页面初始化时记录启动时间
    startTime = DateTime.now().millisecondsSinceEpoch;
  }
  @override
  _MyHomePageState createState() => _MyHomePageState();
}

class _MyHomePageState extends State<MyHomePage> {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super.initState();
    //通过帧绘制回调获取渲染完成时间
    WidgetsBinding.instance.addPostFrameCallback((_) {
      widget.endTime = DateTime.now().millisecondsSinceEpoch;
      int timeSpend = widget.endTime - widget.startTime;
      print("Page render time:${timeSpend} ms");
    });
  }
  ...
}

试着运行一下代码,观察命令行输出:

flutter: Page render time:548 ms

可以看到,通过单次帧绘制回调统计得出的页面加载时间为548毫秒。

至此,我们就已经得到了页面异常率、页面帧率和页面加载时长这3个指标了。

总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下主要内容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衡量Flutter应用线上质量的3个指标,即页面异常率、页面帧率和页面加载时长,以及分别对应的数据采集方式。

其中,页面异常率表示页面渲染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集中捕获未处理异常,结合NavigatorObservers观察页面PV,计算得出页面维度下功能不可用的概率。

页面帧率则表示了页面的流畅情况,可以利用Flutter提供的帧绘制耗时回调onReportTimings,以加权的形式计算出本应该绘制的帧数,得到更为准确的FPS。

而页面加载时长,反应的是渲染过程的延时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于单次帧回调机制,来获取页面渲染完成时间,从而得到整体页面的加载时长。

通过这3个数据指标统计方法,我们再去评估Flutter应用的性能时,就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化标准了。而有了数据之后,我们不仅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隐患,准确定位及修复问题,还可以根据它们去评估应用的健康程度和页面的渲染性能,从而确定后续的优化方向。

我把今天分享涉及的知识点打包到了GitHub中,你可以下载下来,反复运行几次,加深理解与记忆。

思考题

最后,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吧。

如果页面的渲染需要依赖单个或多个网络接口数据,这时的页面加载时长应该如何统计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等待你!感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