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你好哇。

不知道你有没有出门试过“阳光十六法则”,反正试过的人都觉得这玩意儿还挺好使的。

我前段时间带一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去做拍摄练习,我提了一些看起来很严苛的要求:光圈固定在 F11,ISO 固定在 ISO400,只有快门可以调整,但快门也只能在 1/15s、1/30s、1/60s、1/125s、1/250s 和 1/500s 中选择。

我相信现在的你一定明白这些要求非但不严苛,反而是非常贴心的,因为实在是太省事。

那天多云,间有晴天,大多数场景都可以用 1/500s  F11  ISO400 这组参数搞定,但我们拍摄的场地里建筑物比较多,错综复杂,所以小廊桥附近,大家可以用 1/250s;建筑阴影中,大家可以用 1/125s;密密的树荫下,大家可以用 1/60s;暗暗的连接通道里,大家可以用 1/30s 或 1/15s。

除了曝光参数固定之外,白平衡、镜头焦段和对焦距离也都是固定的,这个咱们后面马上会讲到。

总而言之,当一切都固定下来以后,带来的非但不是限制,反而是自由,因为大家再也不用把本应该用在拍照片儿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跟那儿低着头拧来拧去地“玩儿相机”上了。

按理说,有关“阳光十六法则”的东西我们基本上都讲完了,但好像还不够,因为一天中有太阳的时间毕竟不是 24 小时,或者即便一天 24 小时都有太阳,我们也不会 24 小时都待在户外,所以总还是有很多阳光覆盖不到的时刻和角落。

怎么办?

 
“阳光十六法则”告诉我们在阳光下应该怎么设置曝光参数,但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任何环境,都会有一组与之相对应的锚点曝光参数。

但离开了太阳,我们就再也不能保证锚点是 1/125s 和 ISO100 了,太过奢侈,所以我们要稍微做一点点牺牲,我们用 1/60s 和 ISO400 来当锚点。

 

 

 

 

 

 
我上一次说过,锚点曝光参数是不足以取得最正确的曝光的,会暗一档,但我还说过,前期暗一点点是好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放出这些照片儿和这些照片儿的曝光参数有什么用?

还是我上次说的,要学会举一反三,所以,可不要把这五张照片儿当成五张照片儿来看,这是五种环境,分别是昏暗的 Jazz Bar、被路灯点亮的街道、布光均匀的地铁车厢、Nasdaq 交易所里最东边的一个小黑屋,交易所的西边是一长条的大落地窗,窗外就是时代广场,然后还有最后一张,山村木屋。

不要把这五张照片儿当成五张照片儿来看,这是五种环境,但也不要把这五种环境当成五种环境来看,因为这是五种甚至更多环境,知道了这五组锚点曝光参数以后,我以后再去有类似光线条件的地方,就可以直接知道曝光情况了。

比如 Jazz Bar,大部分带演出场地的酒吧基本都是那个光线条件;比如地铁车厢,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线路的地铁光线条件都不太一样,但大差不多,根据锚点,微调参数就可以做到随机应变;比如山村木屋,在达祖这个地方,基本所有屋子都这样,所以,当我需要在他们的木屋里进行拍摄的时候,我至少就不用太费心考虑曝光参数的问题了。

至于 Nasdaq 的小黑屋,那是光线条件比较好的一个空间里相对暗的地方,随着我往窗边移动,曝光情况会发生变化,根据经验,离窗最远最暗的地方和离窗最近最亮的地方,大概差着三到四档曝光。

总之就是,在我们的日常中,其实也就这么点生活场景了,加上家里、超市、餐馆、医院、办公区、大商场,你说你还能去哪儿吧……况且,其中很多地方,其实曝光情况是差不多的。

比如,我家客厅,目测比地铁车厢暗一点,地铁车厢的锚点曝光参数是  1/60s  F5.6  ISO400,那我就可以知道我家客厅的锚点曝光参数大概是  1/60s  F4  ISO400。

但我为了拍到下面这张照片儿,我需要更大的景深,而我的小 GR 又不能承受太高的 ISO,且我还要保证快门速度,因为毕竟三只动物里有两只都是完全不受控的,所以参数最终变成了 1/60s  F5.6  ISO800。

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儿:
 

 
这次我多放了几张我自己拍的照片儿当例图,其实他们都不算是什么多好的照片儿,但技术上没什么问题,而且可以非常清楚地把我想讲的东西讲明白。

而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练习怎么用肉眼测光,室外用阳光十六法则,室内分出几类大场景。相信我,如果你狠心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所有这些,很简单的。

 
了解基础曝光参数只是我们拍照片儿的第一步,希望前面的这几封信可以把你从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和“自动测光模式”中解放出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试着挣脱被“自动对焦模式”支配的恐惧了。再之后,我们大概就能彻底变成自由人了。

咱们之后有时间再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