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华仔。

上一讲我介绍了COMD能力模型,让你能够具体拆解一个级别的能力要求,不再纠结于抽象的描述。但你可能还是不清楚每个级别到底要求什么。这些具体要求,我会在课程第二部分,也就是职级详解部分一一介绍。

不过在这之前,我想先通过三个类比带你纵向透视职级档次,对不同档次的核心能力建立一个形象的认知。

P5/P6:专业工匠

P5/P6这一档相当于“专业工匠”,就像木匠、铁匠、粉刷匠一样,核心能力是完成任务

这里的任务是指每个岗位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开发岗位需要完成代码编写,测试岗位需要完成测试用例执行。

P5和P6的职责一样,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解读。这两个级别的区别是,P5需要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工作,而P6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其实只要有意愿在技术领域发展,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达到P6的水平

P5/P6的核心职责如下表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个岗位的核心职责,并不代表这个岗位只做这些事情,比方说开发岗位的P7/P8也是要参与编码的。

另外,这里只列举了开发、测试和运维这些技术岗位的职责。产品、运营和市场等非技术岗位的同学,也可以根据你掌握的信息来整理你所在岗位的核心职责表格。

P7/P8:乐团指挥

P7/P8这一档相当于“乐团指挥”,核心能力是指挥团队

为什么我要这么类比呢?因为P7/P8的职责和乐团指挥的职责非常相似。乐团指挥的核心工作职责,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总谱研究,对总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识别和标注演奏的重点、难点和风险点。

第二阶段是排练准备,明确演奏需要的人手和乐器,根据乐团情况制定排练计划。

第三阶段是正式排练,拆解具体排练步骤(比如个体练习、分声部练习和全体排练等),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落实,做好风险预防措施,推动整个乐团完成演奏。

P7/P8的任务和乐团指挥非常像,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跟乐团指挥的三个阶段正好一一对应。你只要把总谱换成团队的工作目标,把人手和乐器换成资源,把演奏排练换成工作目标落地就行了。

首先是分析阶段,对应乐团指挥的总谱研究;然后是计划阶段,对应排练准备;最后是落地阶段,对应正式排练。我把这个对应关系总结在了下面的表格里。

那么P7和P8的区别是什么呢?P7只需要指挥单个团队,而P8往往要指挥多个团队。

另外还需要补充一点,我这里说的“团队”,包括两种类型:

  1. 狭义上的团队:组织结构上的行政级别团队,比如P7担任的3~10人团队的Team Leader,负责团队管理、团队规划、团队考核和团队建设等管理职责。
  2. 广义上的团队: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成立的虚拟团队(或者说临时团队),比如某个项目投入的人员组成了“项目团队”(由公司立项成立),某个专项任务投入的人员组成了“专项团队”(由管理者安排,比如“研发效能提升工作组”)。

P7/P8的核心职责如下表所示。

P9/P10:电影导演

P9/P10这一档相当于“电影导演”,核心能力是导演作品

为什么我会这么类比呢,因为P9/P10的工作跟电影导演很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他们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规模。

比如说你只是拍一段60秒的vlog,还算不上电影导演;真正的电影导演拍出来的是几十分钟以上,剧本、服饰、化妆、道具、表演、运镜和剪辑都非常成熟的作品。同样地,P5~P8这几个级别的工作都会产出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在规模上还不足以跟P9/P10这个级别相比。

第二,他们都是总决策者。

在一个剧组里,一般情况下导演就是老大,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样地,虽然P6可以指导别人,P7/P8可以带团队,但工作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关键的目标制定、资源整合和关键决策的工作,还是得由P9/P10来完成。

具体一点说,P9/P10需要制定有挑战的业务目标;整合不同的团队,包括多个技术团队(比如Android、iOS、前端、Java后端、测试、运维等)和多个业务团队(比如腾讯的广告平台的某个业务,可能涉及QQ、微信和应用宝等多个业务团队);做出关键决策(例如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等)。

第三,他们都是总负责人。

一部电影作品会打上导演的烙印,甚至呈现出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电影拍得不好,观众第一个骂的就是导演;拍得好,赞美和荣誉也首先给到导演身上。

同样地,P9/P10的水平、眼界、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直接决定了一条业务线的质量,因为这些因素会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里面,决定了最终的呈现效果。

另外,导演往往有自己擅长的题材,比如文艺片、喜剧片;而P9/P10一般也都聚焦于某个业务或者专业领域,比如电商业务、出行业务、安全领域、算法领域,很少有跨领域样样精通的人才。

P9和P10的核心差异在于成果质量。我还是拿电影导演来类比,P9是成熟的导演,能拍出7分以上的作品(基本合格);P10是成名的导演,能拍出8分以上的作品(比较优质)。

虽然对于P9/P10的工作成果,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打分机制,但是公司能通过一些硬指标来衡量,最典型的就是直接看业务结果。

如果你负责的业务结果实现了既定的业务目标,那么你就是成熟的导演,可以胜任P9;如果你负责的业务结果按照某个标准(用户量、收入和权威机构的测评等),进入了业界前列,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力,那么你就是成名的导演,可以胜任P10。

P9/P10的核心职责如下表所示。

这些类比有什么用

在这一讲中,我使用了“专业工匠”“乐团指挥”和“电影导演”三种形象来类比不同的职级档次,但是这仅仅是针对职责的相似度来说的。这种档次划分对应了行政级别的高低,但不代表艺术成就的高低。比如P9/P10的级别高于P8/P7,但并不意味着电影导演的艺术成就一定高于乐团指挥。

之所以要把职级档次跟你熟悉的职业角色建立联系,是希望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帮你快速建立对每个级别的具体认知。以后我们再说到某个级别的时候,你就能一下子抓住它的核心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讲的类比只是宏观层面的特征提炼。如果你想了解每个级别能力的细节要求,还是需要参考课程职级详解部分关于每个级别的详细解读。

因为阿里的级别是业界的“职级硬通货”,辨识度高,认可度高,所以我采用了阿里P5~P9的级别作为例子进行讲解。不管你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你公司现在是否有完善的职级体系,如果你想了解自己能力水平在行业内所处的级别,我建议你都对标阿里的职级来估计。

目前网络上已经有一些关于不同公司职级怎么对应的文章;而且我也专门准备了一期加餐,根据我的面试经验,提炼了几个典型互联网大厂的职级对应关系。这些信息你都可以参考。

小结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P5~P10的6个等级,可以根据能力特征分成3个档次,分别对应三种职业角色。

  1. P5/P6相当于专业工匠,核心能力是执行任务,P5和P6的差别在于能否独立完成任务。
  2. P7/P8相当于乐团指挥,核心能力是指挥团队,P7和P8的差别在于指挥的是单个团队还是多个团队。
  3. P9/P10相当于电影导演,核心能力是导演作品,P9和P10的差别在于导演出来的是成熟的作品还是成名的作品。

我把这个对应关系总结在了下面这个表格里,供你参考。

最后再补充一点,高级别的能力要求包含低级别的能力要求。比如P9的核心能力是“导演成熟作品”,但肯定也要具备P8要求的“指挥多个团队”的能力。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电影学院有专门的导演专业,学生可以不成为演员而直接学习如何成为导演。那么在职场晋升体系中,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学习P9/P10的技能,然后直接晋升P9/P10呢?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