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蒋伟良博士。聚焦战略,简化管理,实现有效增长。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流程型组织15讲》这门课。

今天是第3讲,我们来重新定义流程。之前我讲过了,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世界级的大师哈默发现,连接客户的并不是组织,也并不是内部,而是流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流程。流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美团下一个外卖订单就是一个流程,我们看到骑手在按时到达按时送货;我们坐飞机和坐高铁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坐飞机的流程比较复杂,体验性就很差,并且飞机经常不准点,而高铁相对好很多,所以我们会朴素地理解,流程就在我们身边,这是完全正确的。

什么是流程

首先大家要记得,流程是一种自然存在,流程不是我今天来讲流程就诞生流程了,流程本身就在那里,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去改变流程,让它面向客户,而不是面向内部。所以传统的流程定义,就是说流程是一种工作活动连接,活动一接活动二,接活动三,接活动四,我们回想上一讲,108年前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实际上也是讲的工作活动连接。

但是今天我们重新定义的流程不是这样的。我们说这样一句话,流程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连接集合。 这段话我们描绘了跟原有定义的两个重要不同,第一个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第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连接集合,我想这两个就是关键了。

我们首先理解什么是端到端。端到端来自于英文“end to end”的意思,所以直译没有什么意思,我们要理解端到端的本质是从客户需求来,到客户需求去,这就是端到端。相比我们日常的流程,实际上是段到段的,为什么是段到段,就是因为我们的组织结构,因为我们的金字塔,因为我们的专业化分工。所以我们要重新去把段到段的流程形成连接,面对客户,直接到达客户,实现客户价值,这才叫做端到端。我们打个比方说,一个产品开发,如果没有端到端的逻辑,它只能是段到段,把产品做出来这就是产品开发的结束,我们说这是错的,一定要到实现商业成功,实现产品大卖,这是端到端。

所以端到端是非常重要的涵义,如果没有端到端,就意味着我们在中间过程中就断掉了,当然是不可能实现客户价值的,后期我会和你做很多的实战,就是告诉你,流程第一个要吻合的就是端到端的逻辑。

第二是我们说为客户创造价值。德鲁克大师在1952年曾经讲过,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客户,但是哈默在40年之后再次强调了一个引申,一个提高,不是仅仅创造客户。今天这个世界有很多公司,他们创造了客户,他们赚了很多钱,但是他们并没有实现客户价值。他们只是赚客户的钱,所有的工作方向是赚客户的钱,我们反过来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再顺便赚钱。而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是可耻的,我们要追求利润的合理化。

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关键是要利他,利他精神是整个流程的核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一个利己的流程。利他的流程意味着这个组织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整个的流程设计要全景的、本质的思考客户的任务,客户的痛点,客户的需求,要全力以赴地去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不是因为公司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科层制体系,最后只能满足内部要求。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质就是做雷锋。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雷锋他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他也是不收钱的,商业上的雷锋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说一说做商业上雷锋,商业上雷锋依然是全心全意为客户创造价值,但是要收一点钱,扛住成本,有一点利润,让自己活下来,继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我想这是商业的最高本质理解。

所以,要实现做雷锋,必须去重新设计你的流程,否则你一切的所谓盈利模式,所谓商业模式都只是空中楼阁,因为它指向的并不是客户价值。由一个“端到端”,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两个定义,我们可以检讨你所在公司的流程了,看看你的繁琐的审批,看看内部的复杂性,我们就会发现并不是端到端,而是完全段到段的,每个部门的内的流程是没有问题的,一旦跨部门就出现严重问题了。

这就让我们深刻认知到,这个定义是一个世界级的重新颠覆性的定义,这个定义是在100多年以来继分工论,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也继德鲁克,最基本的知识性管理的思想之后,重新对管理的一次重要定义,它强调了实现客户价值的方法是什么。

我想这个才是真正的科学管理,因为它是可复制的,是可以落地的。所以这个定义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流程,很多是不吻合我们现代流程定义的。

上次我跟你讲过,客户要的是快速、正确、便宜、容易,我们看看流程怎么实现的。

流程如何改善绩效的4个要素

从快速的角度来看,流程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时间,我们要重新调整流程的结构,比如说把串行变成并行,比如说删除一些没有必要的活动,删除没有必要的签字,这样的话我们整个流程的时间就缩短了。

比如说我们讲的质量问题,质量怎么保证?我们在流程中会有风控的节点,会有评审的合理控制点,通过专业化的评审,有效的决策,系统性的测试、检查、质量管理来保障质量是为消费者和客户保驾护航的。

比如说成本问题,我们会发现最大的成本就是返工,就是不能一次把流程走通,而反反复复。所以我们就会在流程的前端充分地考虑可能出现返工的各个事项,确保一次成功。像我在辅导有些客户的时候,过去传统的开模这个环节,往往开三次,但是由于流程再造之后,大多数情况开一次,极少数开两次就能够保证成功了,一次开模就能省几十万。

最后一点,容易,容易就是指我们整个流程非常高效、简单,我们不会和客户发生摩擦,我们要强调从客户角度来说,怎么需要时间,怎么做生意更高效,这样整个保证流程去实现客户强调的快速、正确、便宜、容易。

刚才我们强调的就是关于流程绩效。我特别要说明,在我们未来实施的变革中,要把旧流程和新流程做一个对比,至少要保证新流程在刚才我讲的4个方面综合改善50%以上,我过去辅导的客户90%以上都实现了这个目标,即综合改善50%以上。

好流程的8大要素

另外好流程还有8大要素,分别是输入、活动、输出、职位、相互作用、时间、信息化和客户。我跟你简单说一说。


输入就是任何流程,不管流程整个还是流程中某个活动都有输入,这个输入比如说一个客户的开发流程,我们的输入是来自于销售目标和客户需求。

活动,是大家见过最多的,它是一种动作,我们要特别强调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动作,是员工的一种动作和行为,这样才能产生价值和落地。

输出,就是经过动作的加工一个输入怎么转化为输出,比如说一个客户需求作为输入,通过动作加工转化成了客户的方案,提交给客户,这个方案就是一个输出。

职位,非常重要,我们强调在流程中呈现的并不是部门,一定是职位,只有通过职位才能连接个体,才能让跨部门的员工实现端到端的协作,这个核心问题告诉我们,要注意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我们要强调部门和部门之间要通过人和人的协同才是高效的,否则又会走回法约尔桥,因为部门的代表并不是员工,而是部门管理者。

这也意味着我们并不是去彻底砸掉部门墙,因为部门墙是永远砸不完的,但是我们要通过在部门墙上打孔,让流程快速地穿越,就好象自来水管一样,它打通了整个建筑物的各个孔,形成连接,而这个建筑物实际上还是有墙的,墙可能有墙的作用,让这个建筑物更加坚固,但是我们必须横向通过孔来实现连接,这个孔和孔之间的连接就是职位。

相互作用,我们有两种关系,一是串行,一种是并行。我们想想哪种更好?并行要比串行更好,因为节省时间,并且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协同。

时间,我们一定要在流程中标注出时间,每一个动作的执行时间,我们要保证每个动作的人要有自律和非常重要的时间观念。

信息化接口,未来我们也要实现流程决定IT、决定DT,DT就是数据技术。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的信息化,它们怎么实现客户价值?背后的核心依然是流程,因此也要强调必须先做流程的变革,再来做信息化的接口,这样就能够达到如虎添翼的改善效果。

客户,过去我们的流程往往是内部的,它是找不到客户的,今天在我们的新流程体系里,我们会看到一切的流程都是面向客户的,我们要深刻地反思流程是否走完了全过程,实现了客户曾经的要求?实现了客户的关键痛点吗?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说这个流程就是一个好流程,否则它就是坏流程。

总结

今天通过和你系统性的分析和讲解,让我们看到了重新定义流程的核心价值,我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我今天告诉了你什么是新流程的定义,它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作活动连接。我跟你解释了端到端而不是段到段,还强调了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利他是流程的核心思想。同时我们也一起思考了从流程绩效4个要素出发,流程怎么实现4个要素的关键。最后结合流程的8大要素,跟你讲解,流程怎么通过8大要素的特征,最终走向和实现客户价值的。


下一次,我将带领你走进深刻变革的一套世界级方法思想,讲一讲企业管理到底要干什么,我们怎么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来解决问题。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