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臧萌。转眼之间第一个模块就结束了,这个模块讲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在评论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觉得有些话题非常值得展开讨论,

有关优先级的那些事儿

优先级这个话题牵涉到很多人,不止有自己的,还有合作方,乃至领导的。有些同学在评论区中说到,会因为优先级的事情和经理有争论。

我的建议是,不要跟经理就事情的优先级有太多争论。

什么意思呢?并非说不能交流,交流是很好的一个过程,也是帮助我们理解经理决定的过程。交流 = 沟通事实,同步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交流之后,就听经理的判断,不需要再跟经理争论。因为决定事情的优先级是经理的一项重要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好像将军有军队的指挥权一样顺理成章。

交流技巧之逼出对方心里的优先级

@峰 同学说,需求方每次都说事情很急,但是他做完之后,对方就没动作了,这样很打击积极性。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客户只有这一个需求方,我建议你给出任务的工作量估算,然后让对方给出优先级,这样就能“逼”出对方心里真正的想法,哪个活儿重要,哪个活可以适当延后,你自己干活也更有目标性。当然,有时候对方可能也没有仔细思索优先级,只是惯性地把事情压给你而已。这时候你这么倒逼对方一下,也可以让对方更好地思索一下事情的重要程度。

比如说,可以这样:“taskA,3周;taskB,5周;taskC,2周。现在还有一个月,这边有俩人,也就是8个周的工作量。你自己选吧,哪个可以延期。”

当然,对方可能说“不行你就得加班撒……”你就说:“这个已经算上加班了。”

做好自己的事情,负好自己的责任

@jhren 同学问,自己的工作被阻塞了,自己催没用,经理不帮忙催,怎么办?

我站在利益和换位思考的角度说说我的观点。

老板的一大职责就是搞定人,搞定关系,搞定非技术的事儿。如果你老板知道这个情况,还想躲在后面,站在经理的角度,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他这么做有3种可能性:

  1. 他觉得这个事情并不值得他出面,或者说他觉得这件事做成的好处远远小于他“得罪”阻塞你工作的人。
  2. 他本身就不想这个事儿能办成,但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明知不行还把下面的人推上去,让你去催。
  3. 他本身知道这个事儿成不了,他出面也摆不平,他也不想趟这趟浑水。

你作为最下面的执行者,可以发个邮件给到协同的同事:大家好,请大家把事情定下来之后通知我一下,我可以继续下面的工作。非常感激大家的通力合作。

你自己呢,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负好自己的责任。守住一个职业人的底线就可以了。

邮件在现在到底还适不适用?

@再来二两杜康酒同学 问,发了邮件没人理怎么办。

也就是说,邮件没效果怎么办呢?我给出一个标准组合拳:

  1. 抄经理,抄对方经理,目的就一个字——催;
  2. 开个会,仔细聊,聊不清楚继续聊;
  3. 列出事情的优先级,列出事情不做的影响,给对方施压。

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说,现在已经不用邮件了。比如@Kǎfκã²⁰²⁰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这里要为这位同学的公司点个赞,就好像文章里说的,邮件并不是一个高效的沟通工具。相信你工作中用的工具更高效。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专门找字节跳动的同学聊了聊,飞书确实很不错。大家也表示,在字节不扯别的,就是干!不过,确实也是累。交流的效率上去了嘛,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干活了,可以更快出成果。但是呢,慢也不是一无是处,慢可以让给我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全面地思考问题。

总之,“邮件”的逻辑也还是在那里的。同步的沟通更高效,异步的沟通更需要深思熟虑,要为自己给出的话负责任。

内向的程序员如何沟通?

@chewbee 同学问,内向的同学如何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呢?

我觉得我和这位同学挺像的。我给出一些我自己的建议吧。

首先还是态度上的转变,我们要把交流沟通当作做事情的第一步,而不是把做具体的事情作为做事的第一步。现在我把“和人交流”放在比“做具体的事情”更高的优先级上。也就是说,不把事情弄清楚,就不开始做具体的事。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把事情做对,另一方面来说,对于写了那么多年程序的人来说,在知道怎么做的前提下,做事本身没有什么挑战了。而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才是更有挑战的工作内容。

其次,我在直播里也提到过,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可能很难忽然转变,跟谁都能聊得无拘无束。其实这样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经常合作的部门里,找一两个固定的人交流,作为起点。比如自己组里的经理,架构师,或者是比较熟悉组里情况的同事。别的组里,也可以是一些资深的员工或者架构师等职位的人。不要觉得对方和自己交流是耽误对方的时间。我的感觉是,大部分的架构师,经理以及资深的员工,都非常愿意和人交流。当然,如果有那种不愿意和人交流的,那你下次换个人就是了。

最后,别和人张口就是工作,没事儿可以和别人打个照面,打声招呼,随便聊聊别的事情,游戏,生活,电视剧,八卦,军事,音乐,运动什么都可以,只要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这样非常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陌生感。

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工作

@牛牛 同学有个问题,说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又很繁杂,那么如何优雅地让自己做的事情让别人看到。

这里,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小事也是跟大事相关的,这些琐碎的、浪费时间的事情,为什么不得不处理呢?就是因为跟这些事情相关的更高层级的事情更重要。把自己做的事情跟这些重要的事情关联起来,就显出自己做的事情的分量了。

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是给业务增加新的API和数据表。你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增加了一个表,添加了几个API操作表里的数据。”这样谁看着都枯燥,也突出不了自己的贡献。从技术角度看,也就是CURD,没啥好说的。

如果你在做API和数据库表的时候,多跟业务方聊两句,问问这个API是给哪个项目的,是干什么用的等等,那你报备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说:“为公司重点项目购物车二期新增三个API,一个购物车数据表,提供了购物车二期项目中对Android和iOS应用中购物车操作的支持。”

所以,觉得做的事情没意思的时候,就问问业务方的目的,因为我们做的东西都是业务提供的。正如你说的那样,注意沟通,沟通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see the big picture。

@咸鱼翻身记 同学也提到类似的问题,他解决了很多系统遗留的技术债,做了优化,而且写了文档。

这里必须点一个大大的赞,同时也建议你,记得总结并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相关的改进,另一方面也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贡献。

这还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LDxy 问,要不要把自己想做的额外的东西说出来。

说,必须说,而且要先说再做。想做的东西,先跟需求方交流,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价值。

这个也和之前说的交流有关系。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有了新的想法时,应该先跟需求方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做出来是否有价值。这样,对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巨大的正反馈。如果只是自己的理解,做出来用户不买账,反而很打击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们不能玩霸道总裁向,不能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而是要玩霸道码农向,要说“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快给我觉,我说的这个怎么样,有没有感觉,这个feel对不对。不对我们继续聊。

作为结尾呢,我分享一位同学的评价,他说我“可以把挺多讲出来很容易负能量满满的道理,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视角合乎情理地表达出来。”

我觉得说的还挺贴切。这也是我这门课的一个目标。说说职场上的这些事,进而理解这些事背后的道理和职场的逻辑,让大家在职场的路上走的更顺畅一些。俗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把这句话的“世界”换成“职场”,把“生活”换成“工作”,也挺对味儿。大家品品:职场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工作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工作。

以上就是答疑篇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解决你的困惑呢?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你的想法,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同事,一起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