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自游。

时间过得飞快,这个专栏从筹备到完结,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回顾这个过程,我感慨良多。

最需要感谢的就是订阅专栏的你,我虽然有很多想法想要去表达、去释放,但如果没有观众,那只能是我的独角戏。专栏的完结并不代表着这一段关系的结束,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后讨论、课程交流群这些方式保持联系。

最初我是因为被区块链的技术所吸引,所以才会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而交付这样一个专栏,我也同样充满热情,虽然经历了诸多挑战,但终究算是开花结果,这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现在课程要完结了,最后一课,我想跟你聊聊我的心里话。

每次技术分享,都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技术分享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写,一种是讲,这两方面我对自己都还挺有信心的。但建立这样的信心,过程漫长而曲折,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小时候。

作为一名农村留守儿童,我原先的性格非常内向。不过我从小就喜欢写点东西,不管是记录流水账,还是转载他人的经验总结,凡是重要的知识点,我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录、整理。

这阶段我只是关起门来自己写,还没有更多勇气听取别人的反馈。一直到了大学,我决心做出改变,让自己变得外向。所以我厚着脸皮去竞选班长,还很幸运地成功了。大学期间,我为同学服务了三年,虽然没有直接变成很外向的人,但已经相对没那么内向了。

这样的经历成就了我对机会的态度:有机会就上,所有的怯懦不过是对自己的不认可,或者准备不足,而这些都可以靠行动来克服。

等到工作以后,凡是有做技术分享的机会我都会努力把握,也会借机来细心打磨自己的观点。不过相比原先单纯的写作输出,对外分享的难度又上了一层。我的经验就是,把每次分享都当作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我现在沉淀下来的技术见解,可以说是我一路写过来的。从最初的CSDN,再到近几年的知乎专栏,以及跟InfoQ等平台的合作。文笔不够华丽,但胜在足够朴实,这也比较契合技术文章的需求。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积累,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专栏。

但这事真正干起来没那么简单,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讲?

定位是通识课,面向的受众群体又广泛,结合调研以及反复思考、打磨后,我决定把基础理论以渐进的方式融入到每一讲,尽可能为你呈现完整系统的区块链学习框架,为你今后深入学习建立导航。

接着我又开始思考怎么拆解理论,才能很好地把区块链技术体系呈现给你。

其实我以往研究的方向更偏向联盟链体系,这个体系更多是研究如何在企业业务中嵌入区块链技术,而你大部分人初步了解区块链是通过比特币以太坊的,虽然都是区块链技术体系,但侧重点还是有所差别,只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容易以偏概全。

为此,我不得不查阅大量的资料,每周都会定期和我行业内的朋友交流,获得公有链最新的资讯,这里也非常感谢他们,帮助这个专栏往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

而从我自身来说,我也感谢勇于挑战舒适区的自己。整理到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结合的部分,我最初的构想是深入每一个领域,探讨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带来的新机会,但有那么一瞬间,灵感迸发。为什么我不能试着建立价值网络实现的路径呢?能否把课程中的应用方向,抽象出完备的技术应用理论框架呢?

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我通过短短5讲就系统搭建起了我的理论框架:

5G物联网能够实现区块链的可信上链,尽可能排除人为干扰,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数字人民币能够成为价值网络中的支付结算单位,是价值网络与现实资产兑换的定价介质;新基建四驾马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价值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价值网络赋予强大的生命力;而行业链、政务链与公益链的相辅相成,将会构建出价值网络的骨干网络。

这个专栏倒逼我不断前进,虽然我现在都觉得被催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但付出与收获终成正比。在挑战面前,机会的价值越发宝贵。

区块链的思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而关于机会,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选择方式,就像你选择通过这门课学习区块链而非其他渠道一样。那么到了结课的这天,不知道我所表达的区块链思维你是否完全get了呢?

还记得开篇词里的知识地图么?我们在这个专栏里探讨了区块链的来龙去脉,聊了支撑它的基础技术,也谈到了技术跟应用的结合点等诸多内容。当你学完整个课程,再回顾这张地图,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图片

其实,这个专栏里我最想交付给你的就是怎样科学、理性地理解区块链。也许你不会因为学了这门课,就像我一样决定投身区块链行业,但如果能让你领略区块链的风光,学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也不虚此行。

我前面提到的分享,这跟区块链的思维方式其实异曲同工。由去中心化思想构建的区块链技术体系,必定会产生由多家企业围拢的新生代商业生态,依靠过去那种设置竞争壁垒从而脱颖而出的商业模式在未来注定是行不通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需要转换思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真正的区块链思维。只有通过分享,营造开放、互赢、利他的商业合作环境,才能跨越现实与价值网络之间巨大的鸿沟,将价值网络的宏伟图景照进现实。

如果10年、20年以后,价值网络真能如我所想的方式进行落地,我可能会开心得像个孩子。这其实也并非我的个人臆想,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向,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优先。

这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由区块链技术促使的行业链发展模式可以很好地在公平与效率间取得平衡,而这就需要考验企业的技术前瞻性,谁能占得先机,谁就可能在未来走得更远。而如果企业不能放下曾经构筑的层层商业壁垒,那最终只能在这场转型中落后,甚至被淘汰。

另外,关于公链体系与联盟链体系的走向,我个人认为数字人民币是关键点,如果能将数字人民币与公链体系彻底融合,公链圈与联盟链圈就能重新相交相融,或许行业链乃至价值网络时代将会提前到来,那可能就是区块链技术的黄金时代吧。我期待着!

未来已至,你我已在路上!

最后,我为你准备了一份毕业问卷,希望能占用你2分钟的时间填写一下,我十分期待得到你的反馈,听你说说对这门课程的想法和建议。